1)教学成果丰富
出版国家、省部级规划教材二十余部。《建筑类型学》于2021年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
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生在国内外建筑类设计竞赛中获奖500多项,在国内院校中排名第一。其中在“霍普杯”等国际顶级赛事中屡获佳绩,8次获得最高奖;2022年参与“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天大建筑校企联队获总冠军。
出版教改专著4本,发表教改论文24篇。
设立优质线上课程6门。
研究生与教师合作研发成果获专利72项、软件著作权23项。
建立多层次校企合作实践基地41个。
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获得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天津市优秀勘察设计奖等国家及省部级设计奖15项。
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1项。
设立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
主编或参编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及行业协会标准8项。
2)受益面广
50余所高校采用团队线上教学课程。
教学成果受到如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建筑历史“样式雷”研究团队成果多次登录央视等媒体平台展示。
获批国家新工科建设平台项目。
入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题案例库。
3)应用效果好
300余所高校借鉴我院教学成果。25所高校对本成果给与官方高度评价。
依托科研和全国顶级企业开设产学研合作平台。参与雄安新区规划,东奥会场馆建设。
编写疫情管控指南;提交韩日疫情研判及对策建议获国家领导人批示,参与抢建发热门诊楼获《人民日报》报道。
4)成效显著
1.优秀课程及教师享誉学界。
3门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课程获得省级一流课程。
建筑学教学团队获批天津市级教学团队、省部级建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团队成员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1项、国家万人计划1项,中国建筑教育奖获4项,宝钢奖优秀教师2项,教指委副主任委员2项,天津市教学名师奖7项。
2.成果影响力辐射广泛
建筑学科QS排名2022年位列全球第37。
2007年4月之2022年6月,团队共培养多学科研究生共计2435名,20多名研究生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部门及高校科研团队负责人。
国内外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70余次,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做主旨发言20余次。
多次开展国内外研究生合作教学,被授予“中法高水平教育合作项目”称号。
建设5个国家级智库,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深入合作,获中国智库索引优秀成果。
3.国际国内同行高度肯定
在国际同行评议受到一致好评。
2项教学成果获天津大学教学成果奖,得到 4所国内建筑设计研究院、18所高校和3位建筑行业大师的认可。
北京设计周期间在中华世纪坛举办教学成果展,介绍研究生教学改革,受国内同行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