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成果以“夯实校企协同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项目牵引式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实践导向式产教研赛融合能力提升途径、完善五育并举学生价值塑造措施”为抓手,创新建设了四位一体电气类研究生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1)探索和实践了基于深度产教融合和五育并举的全方位育人模式。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将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理念贯穿于培养主体、培养过程和培养维度。与优秀头部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建立“共同出资、共同管理、共同建设”发展模式,形成规范化、可持续的深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拓展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通过校企导师定期互访交流、结对联合培养、专项科研创新联合攻关,打造紧密合作的高水平校企导师队伍,让研究生接触工程一线和产业一线实际问题。建设高水平教材和专著,并调动学生智慧实现活力实验室共创共建,通过防疫、扶贫、科普、丰富师生活动、树立优秀榜样等方式,有效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观塑造的全面统一。上述多元化系列举措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和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形成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
(2)探索和实践了基于前沿学科交叉及融合创新的协同育人前瞻改革。以国家战略重大工程需求为导向,推动储能工程、人工智能、超导电工等新兴领域与电气类学科交叉,打造了具有前沿性、多样性、模块化特征的通专融合课程体系和高水平导师队伍,探索了选拔-教育-评价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引领科技发展、促进多学科合作育人,实现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以项目制为牵引、聚焦成果导向,依托国家和行业重点前沿课题,在核心技术攻坚战中实现了个性化、差异化、精细化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
(3)探索和实践了依托研赛融合与国际交流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模式。注重逻辑思维和模型思维培养,运用模型思维整合学科知识,提升了研究生敏锐捕捉工程问题、创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科研项目、学科竞赛为抓手,将模型思维、竞赛精神、CDIO模式融入其中,系统提升了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通过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定期举办进展研讨、资助研究生赴外访学或攻读博士学位、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加强了与国外知名学者交流学术成果,开拓了研究生国际视野,提升了团队国际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