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引入BIM+技术对传统行业模式进行智能改造,通过教研融合,校企结合,构建水利工程多学科交叉“BIM+”实训平台,提高研究生专业知识与数字化、智能化的融合水平,提高研究生数字化、信息化平台操作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操作素质。

(1)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授课中通过大国重器的讲解融入家国情怀教育。针对工程领域“卡脖子”问题,育人过程鼓励创新创造,引导学生破除定式,强调批判式接受态度,建立思政课堂。在教学中渗入“水文化”和“生态水利”的理念,构建人类行为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工程建设概念。

(2)引入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场景化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深度教学理念,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根据评价反馈为学生定制个性化课程,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基于BIM+的水利工程虚实结合的实训平台”,实现实践教学可重复、高仿真、低成本、高效率。

(3)发挥科研育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依托水利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交叉学科系,建立校企联合实训基地,打造学术性社团,实行“多段式”导师制,开设系列学术课程和讲座,邀请工程技术人员进课堂,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创新能力培养方式。

(4)通过BIM+实训平台,解决工科研究生培养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重理论而轻实操,很多研究生在理论问题的分析上基础扎实,然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缺点显露。通过构建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虚实结合的实训平台,将实际工程案例,通过虚拟仿真的技术复现,使得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工程设计-建造-运维全过程中的问题,在虚拟环境中提升实践能力。

(5)通过搭建校企联合的协同工作环境和实训基地,解决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实践能力缺失的问题。依托天津智慧水利产业创新联盟,与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全面校企合作,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教学,并通过工程项目训练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培养更为专业、实用的技术人才。加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


申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