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应用和推广效果

1.教学模式受到普遍欢迎

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教学联动互补+天下名师皆我师的思想理念+学生互评学习效果”多位一体的形成性评价模式。长期开展问卷调查,学生对授课方式、考核形式、主要特点、改进方面和主要收获进行反馈。近几年,在问卷中增加了课程思政方面的调查,学生对本课程中所涉及的思政内容认识深刻,不仅提到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自我管理、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能力,更从理解人生价值、提高专业兴趣、培养家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也获得提升。

2.校内评价结果优秀

天津大学严格教学质量要求,在学期结束后,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测,评测采取匿名制。与本成果相关的研究生课程的学生评教平均分均在97.0以上,获得了校内研究生教学督导专家的高度评价。

3.社会影响及行业评价卓著

与本成果相关的《工程结构现代设计方法》课程全国工程专业学位教指委“学堂在线”平台,截至目前,在线选课人数已达2173人,在全国水土类专业中影响较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建昆明院总工程师张宗亮设计大师评价:课程教学具备鲜明特色,关注学生的工程素养训练,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具备成为“卓越工程师”的条件。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院孙富行教高的评价:课程有突出特点,教学方式有重要创新,共享资源有较高价值。培养学生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并具备成为行业技术领军人的条件。

4.编写了2部面向水利多学科交叉“BIM+”教学改革教材

(1)结构现代设计方法,科学出版社,2013年

(2)水利水电工程BIM框架研究与技术探索,科学出版社,2020年

持续投入编写的2部相关教材

5.近3年获得奖励情况

(1)2021年,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育部

(2)2021年,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天津市

(3)2021年,教研融合,智能推动--水利工程多学科交叉“BIM+”教学方法构建与实践,天津大学教学成果(研究生教育)一等奖

(4)2020年,“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国际化——四位一体的水利类卓越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水利教育协会

(5)2019年,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教指委优秀课程,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教指委

近3年获得的部分奖励证书


成果报告
  • 成果应用和推广效果

  • 成果创新点

  • 成果主要内容

  • 成果形成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