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成果立足国家需求,倡导回归学术本源,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 立足全球,坚持立德树人、为国育才

1.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  学院夯实党建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双带头人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导师制、助教制、学长制,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2.国际化师资师德师风建设的本土实践  学院召开国际化思政工作研讨会,厘清中外不同群体思政工作方法;党委委员与教师结对子,实现全覆盖;制作双语版本《教师道德准则》,每位中外教师学习并签署承诺;采用中外教师共庆传统节日等方式,帮助中外教师建立学院归属感。

3. 坚持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科研思政三者融合建设 聘请专家、校友参与实施长周期、个性化的生涯教育,从法律、伦理多维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职业观,投身健康中国建设。

(二)溯本正源,以过程管理保障师者初心

1.招生环节:建立学生指导计划制度导师每年提交学生指导计划,说明拟研究课题、周指导时间、是否能亲自指导等信息,学院确定招生指标上限。

2.过程监督:实施导师指导质量调查每年组织学生对导师培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如指导时长、奖学金发放等,对导师更加接近导师还是老板程度打分,此举获学生广泛好评。

3.结果考核:采用导师一对一年度考核建立非量化的评估方式,注重教师教学和科研内涵式发展,鼓励教师回归教育本真。

(三)保护兴趣,以过程管理提升培养质量

作为国家级国际化示范学院,自2015年起开始探索并实施--药学全英文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管理过程把关,使学生提升综合国际竞争力。

1.实验室轮转,充分保护研究兴趣

实施大类招生,面试时不确定导师,评委在学院总体角度,以综合素质、科研能力为观测点遴选优秀学生。开学后通过三轮实验室轮转再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以学生质量为重,既避免导师在复试阶段因为指标限制流失优质生源,又充分保护研究生学术兴趣。

2.导师团队指导,有力促进交叉培养

打造“1位主导师+多位副导师的导师团交叉指导模式,注重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实现一人一案,同时促进研究方向的交叉融合。

3.“纵横双向体系,实施个性化过程管理

纵向为每位研究生建立个人培养档案,将入学至毕业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横向将所有学生培养过程进行汇总比较,对学生的进展情况精准定位,以完善个性化培养方式或是否启动预警机制。

图2.“纵横双向”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体系


4. 培养环节SOP执行规范,制定标准明确要求

编写新生手册、必修环节、学位申请等过程指导手册,对各个教学环节均实行SOP标准化管理。

(四)共生共荣,搭建适宜的教育生态系统

结合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特点,以矢量化视角将人才培养与育人生态环境视为整体,从党建、管理、人文三维度、安全素养、职业伦理、浸润环境、导学关系、服务保障五向度,为构建人才培养最适宜的环境,打造跨越国界的学术氛围,提高学生全球视野及在多元化文化和国际化环境下的学习及工作能力。

图3.“三维度、五向度”的教育生态系统


申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