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院对标国家对大机械领域领军人才的需求,将人才培养与科研攻关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学院内部国家科研项目与外部企业联合攻关课题资源,依托三个一级学科特色优势研究方向,构建了以“科研定制生源、多层次交叉课程体系、严考核宽评价管理机制”为主要特色的研究生培养体系,该体系包含的方法体现以下四点:
1)科研项目双向牵引,科研定制生源
针对学术型博士研究生,以学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基金等项目为依托,进行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考核选拔,吸引确定博士生生源,博士生一入校,即绑定对接的科研项目、明确主攻研究方向。
针对工程博士研究生,以企业牵头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联合攻关课题、校企合作课题为牵引,遴选校内优秀学生或企业内相关领域人员技术骨干和带头人为工程博士研究生,将课题与研究生匹配打包,签订工程博士联合培养协议,即生源带项目入校,入校就有明确的科研任务和要求。
2) 多层次交叉课程体系建设,夯实不同类型博士生知识架构
打破学院三个一级学科课程壁垒,参考教育部发布的研究生核心课程目录,从知识体系分布、研究方向覆盖率、国家重大需求支撑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构建院级核心课程群,作为课程体系的基础层,并面向学术和工程博士生开放,课程评价高标准、严考核,夯实基础。
将三个学科按照科研方向分类,设立专业课程库为专业层,该专业层包含2个分层:对学术型博士生,为专业强化层和专业前沿层;对工程型博士生,为专业技能层和专业实践层。分别满足各类型博士生按需选课,有目的扩展知识面。形成多层次、分类培养的交叉课程体系。
3)“过程一线、节点一盘”的全程封闭考核与考评机制
在培养全周期中设置多个节点,在每节点实行全盘考核与考评,由专家组对研究生是否达到节点要求、是否同意通过该节点进入下一节点给出评判,并对该节点与下一节点之间的科研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接下来的科研过程,则主要由导师主导单线指导博士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结束,设置课程、选题、开题、学期、中期、预答辩等多个考核与考评节点,并指导每节点的考核标准,该机制保证了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督,保障了博士生科研的推进节奏和研究水平,使得最终毕业考核水到渠成。
4)多元与特殊成果评价机制
针对学术博和工程博对培养目标和成果要求的不同,坚持成果多元化评价,设置灵活多种类的学位成果条件,优秀的学位论文以及学术小论文、发明专利、成果转让、科技奖励、实践应用、攻克难题、解决关键技术等均可以作为成果申请学位和毕业。对于难以表观和细化的特殊成果,例如关键技术等,则通过集体评议给予特殊认定。拓宽了不同类型博士研究生的成果类型和范围,不局限于一种创新和成果,给不同类型博士生更宽松的环境和评价机制,激活其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