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督管结合,强化博士论文过程管理
针对开题、中期、预审和评阅环节加强过程管理,明确责任和依托。开题以学科为单位组织答辩,由学科负责人组织实施;将博士生学术论坛和博士生中期考核相结合,将相应年级的全体博士研究生合理分组,并鼓励学科交叉;论文送审前,进行答辩预审,学院组织送交校内外小同行专家进行评阅,制定对应的评阅标准,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方为通过,提交盲审;博士论文评阅则由教育部平台进行盲审,建立院级盲审文件,规范评价标准和不同情况的处理办法。建立了计划、督导和反馈三层次的督导机制,保障过程管理各环节的落实和严肃性。
(2)多措并举,营造学术交流良好氛围
从国际、国内和学院三层次,多措并举,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交叉,营造有利博士生培养的良好学术交流氛围。在国际层面,筹建7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推动研究工作的国际交流;在国内层面,建立校外学者邀请资助制度,资助系级单位邀请国内学者讲座交流,每年50余人次的学者来访,为博士生创造与知名学者当面交流的机会;在学院层面,将博士生学术论坛与中期考核相结合,不同学科的博士研究生交叉分组,评审组也由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构成,在督促博士生按选题报告中确定的方向和计划实施研究同时,通过学科交叉的交流,为博士生扩展视野,启发思路。总之,该改革建立的研究交流、学者交流和学生交流平台为博士生培养营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
(3)反馈机制,发现导学隐患,促进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研究生导师既要积极传授研究生知识,指导研究生科研进展,又要成为研究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强化论文进展过程管理的同时,关注博士生对导师指导方面的看法和心声,建立了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的四维度职责,包括:加强思政教育,做好价值引领;注重创新引领,提升学术能力;强化行为示范,培育学术道德规范;优化培养条件,做好人文关怀。以四维度职责细化为基础,形成导师自评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实施方案,通过两方面评价信息的汇总和分析,实现了对导学矛盾隐患的预警,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早进行干预。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导师,促进导师改进指导方法和方式,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