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精密测量技术及仪器是制造业的基石,是助力中国制造实现从高增长到高质量、从中低端到高端不断跨越的核心要素。1952年,天津大学设立了我国第一个精密机械仪器专业70年来,历经王守融、蔡其恕等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创业,建立了完整的仪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包括两院院士叶声华、姚建铨、张广军等一大批学术界、工业界高级人才,在不同时期引领自动化量仪、激光测量、坐标测量、视觉测量等独具特色研究方向,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当今,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精密仪器作为信息感知源头,已成为加速制造转型升级、实现重大工程突破的核心动力,对仪器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①知识体系正面临从传统光-机-电-算的离散知识组合向机械-材料-信息深度融合快速更新;②信息驱动的新型制造现场对仪器专业人员知识视野、工程理解和复杂问题处理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探索新时代精密仪器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模式,对促进学科发展、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成果秉承“服务制造、精益求精”天大精仪育人传统,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以国家重点型号任务培育研究生仪器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国家重大工程融入式场景培养研究生多类型、多层次、全过程的工程实战能力;以重点产业需求双向驱动提升研究生凝练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经十余年探索,形成“树信念、重实战、强能力”的研究生工程能力培养新方法,取得了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突出成果:
    学生培养质量:
    ●  支撑“福建舰”航母等18个国家重点工程/型号建设,师生共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7项;
    ●  专业实践100%覆盖,近5年超1400名毕业生进入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等国家重点行业;
    ●  获“互联网+”金奖等国家级科技竞赛奖励9项;
    ●  毕业生自主创立易思维、精仪精测等行业技术领军企业。
    成果应用成效:
    ●  5个校企合作创新实验室和28个实践教学基地;
    ●  11届博士生学术论坛、院长论坛;
    ●  42位产教指导专家,11名国外知名导师;
    ●  2个行业认定科普教育基地。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仪器学科知识面宽、系统结构复杂的属性导致研究生难以把握仪器研制核心问题,高阶能力不足,表面化现象突出。
    (2)研究生对精密仪器多单元环节精细协调的系统性认识不充分,知识体系脱离应用场景,导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
    (3)现有研究生培养体系与产业技术快速变革的需求不匹配,校企协同机制尚不完善,育人效果有待激发。



 

申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