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支撑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近5年,研究生参与18项国家重点工程/型号建设,累计开展工程实践1600余人次,参与人数达300余名,解决了大量标志性现场测量难题(见支撑证明材料2)。其中,在江南船厂首次建设“数字化船坞”,成功应用于国产航母“福建舰”的建造,实现了5000吨级巨型总段的精准快速对接,有力保障了重点型号研制进度和质量。
师生共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共计17项(见支撑证明材料3)。
二、驱动产业学科双循环
建立33个校企合作创新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夯实实践育人环节,聘任42位知名产业专家为兼职教师,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度,研究生专业实践实现100%覆盖(见支撑证明材料7),在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产学结合的知名赛事中屡创佳绩(见支撑证明材料4)。
校企合作进一步激发了毕业生投身国产高端仪器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在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环保等领域研制汽车视觉检测、高端影像测量、光谱检测等创新仪器,打破国外垄断(见支撑证明材料6),培育出以易思维、天准、同阳为代表的行业技术领军企业。企业又为研究生提供了迫切的产业技术需求和真实的应用场景,真正驱动了产业学科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仪器学科每年为重点行业领域输送大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近5年,超1400名毕业研究生(超总数80%)进入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等国家重点行业。
培养研究生获全国百篇优博论文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共青团中央“青年强国观察员”1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优博3人,王大珩光学奖3人等荣誉(见支撑证明材料5)。
四、促进仪器学科育人交流
牵头倡导并与兄弟院校共同发起了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博士生论坛和院长论坛活动(已举办11届),累计参与博士生超1800名,已成为仪器学科最重要的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平台;获批2个行业学会认定的科普教育基地(见支撑证明材料12-13)。
《现代传感技术》等3门课程获批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线课程重点自建项目;《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获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优秀教材二等奖,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研究生教育在线开放课程,累计选课人数已达1174人(见支撑证明材料8)。
已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荷兰特文特大学等30多所国内外高校来访,针对学科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及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学习和经验交流(见支撑证明材料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