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uate School of Tianjin University
研院首页> 新闻快讯> 正文>

天津大学举办研究生教学育人体系建设专题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9日   点击量:653  


一流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学育人体系的支撑和保障。为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实施“天津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11月4日上午,研究生教学育人体系建设专题研讨会在卫津路校区26楼E区602召开,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郑刚、各学院(部)主管研究生教育院长(主任)、机关相关部处和研究生院各办公室负责人参会,共同研讨探索构建创新引领的研究生教学育人体系。研讨会由研究生院副院长贾宏杰主持。


 

郑刚在讲话中强调,要全面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和要求,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推动研究生教学育人体系建设发展。通过深入交流研讨,实事求是地查摆问题与不足,创新性地形成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需求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发挥天津大学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研讨会分为主题报告与自由研讨两个阶段。在主题报告阶段,相关学院(部)和机关部处负责人围绕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学科交叉模式探索、工程博士培养、本研贯通试点、文理融合育人、导学模式创新等主题分别作了交流报告。


 

围绕学科核心课程与研究生教学激励机制建设,机械学院副院长刘正先分析了目前研究生课程存在的共性问题,介绍了学院基于“核心课(干课)+选修课(支课)”的“1+X”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人事处副处长元芳芳介绍了学校推进职称分类评价体系建设的改革举措,用好评价指挥棒,加大人才培养业绩考察、丰富研究生教学育人观测点,引导教师重视教书育人,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


围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建设,精仪学院副院长田震从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校内工程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学院培养举措,提出了校企联动、虚实结合的实践平台建设计划,并分享了企业、导师对校企联合培养的相关建议。建筑学院副院长张春彦分析了专业学位实践、学位论文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依托国家级实践平台和创新中心,切实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建议。科研院副院长卫海桥提出点面结合的实践基地建设模式,强调应着力提升学生、导师实践创新意识,防止实践环节走过场。


关于学科交叉能力培养与交叉育人机制建设,智算学部副主任喻梅介绍了学部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做法,利用课程模块推动专业课程交叉,建立“求同存异”的跨学科课程,引导学生将人工智能通用模型应用于专业领域研究,实现“人工智能+”学科交叉。研究生院副院长贾宏杰希望学院利用内部多学科背景,在打牢学科基础的同时,实现院内交叉融合,充分发挥智算学部人工智能+的作用,为学科交叉高质量发展添智赋能。


关于本研贯通培养试点与贯通课程体系建设,化工学院副院长范晓彬分享了“新工科领军班”在贯通课程设置、学生选拔流转、指导教师团队等方面的试点经验,并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保障招生名额等建议。教务处副处长王梅对本研贯通实施背景和意义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并对后继工作开展给予指导。研究生院培养办主任齐崴指出,本研贯通培养应符合教育规律,从内生动力出发进行改革,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和意愿,学院应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设计本研贯通培养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标准,保障培养质量。

 



针对工程博士培养与模式创新,环境学院副院长刘庆岭介绍了学院在密切校企联系、共同筛选优质生源、遴选优秀导师团队、打造高端论坛等方面的经验,并分享了工程博士培养“十三条”,建议进一步强化过程管理,加强校企联动,对接产业需求,打造天大工程博士品牌。研究生院招生办主任孙鹤建议,总结和推广首批工程博士项目制招生培养单位经验,进一步储备优质生源,发挥工程博士在全产业链中的辐射作用。


关于人文社科研究生培养与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养提升,教育学院系主任王梅提出“文科+”研究生培养新理念,分析了“文科+”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介绍了相关培养工作的探索、实践与思考。人文社科处处长张俊艳结合实例阐述了人文素养提升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人才培养应当是“全人”的教育,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研究生是新时代的需要。


围绕博士生国际竞争力提升与国际化培养,药学院副院长张玲分享了学院扎根中国大地,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学术特区”的探索与实践。在实验室轮转、外国专家短期授课与分流退出机制等方面介绍了学院的特色工作。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谭超剖析了我校国际化培养现状,建议探索实行中外双导师制度,加大学生境外交流访学的激励和支持,优化国际化经费的执行绩效,提升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活跃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锵着重介绍了留学生培养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将通过优化生源结构、实施博士倍增计划、丝路央企服务计划等,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


关于导学关系内涵拓展与模式创新的主题,材料学院副院长耿延候分析了目前导学关系的特点,建议强化师生培训机制、完善师生权益保障机制、建立良性互动的教育反馈机制,构建和谐的导学关系。学工部副部长王开剖析了导学矛盾产生的原因和导学模式改革的紧迫性,建议建立导师、学生和学工队伍的“命运共同体”,推动导学新模式的构建和完善。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何芳结合前期研讨和调研反馈情况,建议在新的维度上思考导学关系,引导教师加大对研究生指导的精力投入,发挥课题组、导师团培养的优势,多部门联动,加强对研究生的关心和指导。 


 

在自由讨论阶段,理学院、生命学院、海洋学院、地科院、自动化学院、法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围绕教学育人体系构建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共同为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最后,贾宏杰副院长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首先感谢学院(部)和机关部处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大家围绕各主题从多维度展开的深入讨论对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育人体系涉及课程环节、培养模式、导学关系、学科交叉、贯通培养、实践创新、国际合作等多方面,需要全校多部门联动,多方面协同推进,完善制度建设,共同促进天津大学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升。


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天津大学将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工作主线,发挥课程教学的核心作用,强化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育人,加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拓宽国际合作培养方式,着力构建新时代一流研究生育人体系,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