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奖励资助体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研究生奖励资助体系是落实《天津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的关键举措。为此,研究生院、学工部联合开展校院两级、师生共融的系列调研会,自6月10日以来,先后走访理工组团学院、人文社科组团学院、新兴学科组团学院、医学体系组团学院以及研究生会群体,面向不同学院、学科、群体,连续召开8场研讨会。研究生院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立迁、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李京霖,以及相关学院主管研究生教育副院长、副书记、导师代表、资助工作相关老师、研究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李京霖主持。
会上,张立迁提出,研究生奖励资助体系要围绕提升保障、精奖卓越、深化研究生劳动教育导向的优化思路,强化多方筹资,反哺奖助体系,优化分配方案,催化体系动能。同时,他还详细解读了奖励资助体系优化的考虑初衷和优化方案,诚挚期望与会导师、研究生能够深入研讨,研究提出对我校研究生奖励资助体系优化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我校将一体化谋划、系统性推进,促使资源投入发挥最优配置实效和良好使用效益,切实发挥奖励资助体系的激励性、保障性、劳动性、导向性等多重价值功能,让资助育人与激励创新成果涌现落到实处。
学生评价体系改革是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也与奖励资助体系紧密相关。李京霖介绍了天津大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化方案,提出要转变评价导向、内涵、方式和理念,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和导向。学生评价改革要将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完整性、表现的日常性、成长的动态性、发展的差异性,建立基于学业标准、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质的评价体系,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测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她还提出学生荣誉评价体系改革思路、时间安排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
与会导师和研究生充分肯定了我校研究生资助体系优化思路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化方案,围绕研讨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充分表达了看法和建议。
在由机械学院、建工学院和环境学院组成的理工组团青年教师专场上,参会代表提出,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化应减少等级设置,提高中间等级覆盖面,让学生静下心来做研究;建议在学生综合测评中设置单项优秀奖,拓宽测评结果使用范围。
在由精仪学院、自动化学院、微电子学院和国际工程师学院组成的研究生专场中,参会代表提出助管、助教应更注重目标导向和能力提升,建议重点考虑如何规避助研对导学关系产生的影响,以及学业奖学金需符合人才发展规律,比例成正态分布等有关问题。
在化工学院、材料学院、理学院理工组团博士生导师专场中,有博导代表提出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中关于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评定与导向问题;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提出如何在主观评价中做到公平、公正,在客观评价中考虑到不同学科的差异等问题。
在建筑学院、法学院构成的卫津路校区人文社科组团以及教育学院、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媒体学院组成的北洋园校区人文社科组团的两场导师和研究生专场调研会中,参会研究生建议全校性的奖助学金申报将文科、理科、工科进行分类评价。导师代表提出博士生参与助教是锻炼能力的好机会,希望助教工作范围和内涵更加明确提升教学能力导向。建议奖励资助政策适度向文科倾斜,建立荣誉体系良性互动机制,引导学生回馈学校;鼓励博士生参加助管工作,适当参与到学校制度设计与治理体系,试行以研代管模式。
在由地科院、海洋学院、分子+研究院、AIE研究院组建的新兴学院组团导师、研究生专场中,参会代表提出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是否兼得问题,以及明确制定学业奖学金调整的议事规则与流程。在由医工院、药学院、生命学院、灾难院组建的医学体系组团导师、研究生专场中,参会代表提出各类型研究生奖学金分类培养、分类评价、分类评定;研究生综合测评中,建议增加研究生班主任、班级或者课题组打分占比。
学生会、研究生会群体专场调研会上,学生代表提出加大研究生奖励资助政策宣传力度,做到本科推免生、研究生应知尽知;提出校内、外导师助研标准平衡问题;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评价的导向问题。还建议应建立综合测评管理平台,避免重复修改;应加强体育方面设计,营造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校将综合上述调研会成果,修订、完善、优化研究生奖励资助体系及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试点推行、审慎推进,统筹 “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牢固梳理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发挥好评价的综合动能优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