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主要内容

1. 稳步推进博士生招生选拔机制改革,不断促进生源质量提升。

我国博士生招生选拔机制改革的一个基本逻辑是进一步扩大培养单位招生选拔的自主权。从博士生培养过程的贯通程度来看,从提前攻博到硕博连读再到本科直博,是由小部分贯通到大部分贯通直至完全贯通的渐进改革过程。那么,这种博士生招生选拔机制改革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贯通式”与“非贯通式”博士生培养质量有何差异,这是进一步深化招生选拔机制改革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

针对博士生教育发展中的这一现实问题,本项成果基于2015、2016年全国层面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的大样本权威数据,对博士生招生选拔机制改革的效果进行了量化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博士生招生选拔机制改革的两点政策建议:(1)为顺利推进博士生招生选拔机制改革,应更加强调和明确博士生教育综合机制改革的“重心下移,双向分权”方向和原则。(2)应进一步增强博士生入口选拔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不断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以招生机制改革带动整个博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相关成果的政策建议为《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 “申请—审核”制实施办法》《天津大学关于面向本校选拔在学硕士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的规定》《天津大学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办法》等政策文件的制定和出台提供了决策咨询服务作用。通过上述系列改革举措,天津大学研究生生源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相关实践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


2. 从“过程-贯通”的视角对学术型博士生教育的分流与淘汰机制进行新的设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博士生分流机制新路径。

我国博士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缺乏合理有效的分流和淘汰机制一直被学界和社会各界所普遍诟病。通过长期观察可以发现,目前的博士生分流与淘汰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似乎陷入了“两难困境”:一方面,各级政府、培养单位及导师均非常认同对博士生进行分流培养并一再强调其重要性;而另一方面,受制于种种现实因素,各培养单位或分学科点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严格实施这一机制,导致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博士生分流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重口号、难落实”这一现实问题,本项成果通过综合采用调查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及比较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手段和方法,以贯通式培养模式改革为关键切入点构建了新的博士生教育的分流与淘汰机制,为将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落到实处提供了决策参考。

新机制的总体思路是贯通培养,过程分流;弹性设计,双向选择;节点把控,重在落实。大口径和灵活多样的招生录取办法,博士生与导师(组)之间的动态过程选择,高效、灵活且多样的经费资助模式,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动态管理和就业派遣顺畅化是改革的关键举措。

“过程-贯通”视角下的博士生分流选择机制具有前置化、规范化、常态化及人性化四大典型特征,培养环节和分流节点明确,分流条件明晰,对其他研究生培养单位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和借鉴意义。


3. 提出了博士学位论文“内部-外部”双重质量保障模型和构造出了新的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性的测度和评价方法,可以为博士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决策咨询。

申请者综合采用理论思辨法、文本分析法、量化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工作,特别是构造出了新的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性的测度和评价方法。其中,理论思辨法主要体现在从高深知识生产、传授和评价的“内部视角”切入,通过构造全新分析框架,结合不同学科知识生产本身的结构、特征和属性对博士论文评价的尺度、标准、差异等展开理论层面的探讨;文本分析法主要体现在通过构造适合且恰当的分析框架和测量维度对同行专家评审意见展开分析和讨论。

相关成果的政策建议一定程度上为《天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处理办法》《天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校级盲审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的制定和出台提供了决策咨询服务作用。通过上述制度层面的建设和实践,近年来,天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更加有保障。


成果报告
  • 成果应用和推广效果

  • 成果创新点

  • 成果主要内容

  • 成果形成背景